如何用头发完成毒品检测?
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何让吸毒者“原形毕露”?
迪安鉴定从未对媒体开放的毒品检测实验室
首次亮相央视新闻
带你走进毒品鉴定的神秘世界
今年6月26日是第32个国际禁毒日,央视新闻在当天进行了主题为“走进毒品检测实验室,学习验毒防毒新知识”的直播,央视记者王晓沛走进天津迪安司法鉴定中心,对迪安鉴定最新的毛发毒品检测技术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微博、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同步直播,截至今日发文,该条微博已获65万次播放,点赞人数达6千人。
央视记者问了哪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迪安鉴定的潘也飞老师又是如何解答的呢?
一起来看看吧:
潘也飞:法医学硕士,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毒物方向。参加法医毒物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先后在上海、山西从事法医毒物司法鉴定工作,目前是迪安鉴定法医毒物鉴定人。
直播回放地址:
https://v.qq.com/x/page/c0890kpllgz.html?ptag=qqbrowser
↓↓↓现场对话↓↓↓
央视记者 王晓沛:潘老师,使用毛发进行毒品检测具体有什么优势呢?
法医毒物鉴定人 潘也飞:毛发毒品检测与传统的体液相比,优势主要在于易采集、易保存、结果稳定和有效期长,不会像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毒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一些分解,而毛发的话只要你没有剪过头发,都可以从中检出是否吸食过毒品。
央视记者 王晓沛:头发的长短对于检测结果有影响吗?
法医毒物鉴定人 潘也飞:头发长短对于检测结果没有影响,只要重量够了就可以,数量上没有关系,短头发我们就多采集一些。毛发采集的部位也不限,腋毛、阴毛甚至汗毛等都可以作为样本来检测。
央视记者 王晓沛:那毒品是怎么进入毛发的呢?
法医毒物鉴定人 潘也飞:(拿出图示)毛囊周围有一些毛细血管,随着头发的生长,营养物质(包含毒品等)会进入毛囊,并随着毛发的角质化与角蛋白结合,逐渐长到头发里面,从而永久的固定在头发里。因此我们一般提取毛发进行检测时只需提取毛干部位,不需要毛囊。
央视记者 王晓沛:潘老师,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毒品初筛技术吗?
法医毒物鉴定人 潘也飞:这个是我们的一个毛发初筛仪器。主要是通过裂解液,将毛发中的毒品萃取至溶液中。然后将溶液滴至利用胶体金法制作成的检测板,通过读取检测板显示的结果,判断毛发中是否含有毒品。目前我们的初筛仪器支持检测最常见的五大类毒品:冰毒、吗啡、氯胺酮、可卡因和大麻。
法医毒物鉴定人 潘也飞:接下来我们就把剪取的毛发放入盛有裂解液与研磨珠的试管中,接着放入研磨仪,将毛发磨碎以后滴到检测板上 ,最后查看结果,整个过程大概只需要3-5分钟,非常的方便快捷。
央视记者 王晓沛:那我们的初筛完成以后还有别的检测吗?
法医毒物鉴定人 潘也飞:我们初筛主要是广泛的筛查。用最短的时间,在最多的人里面,锁定我们要检测的目标,这是一个初步结果。因此,随后还要使用实验室的仪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进一步检测确认,并出具专业的鉴定报告,这一步就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通常一个样本就需要2-3小时。
央视记者 王晓沛:这么看来,我们的初筛仪器真的是大大提高了民警打击毒品犯罪的效率,非常的实用!
本次直播微博共有60多万人围观
网友们看到如此便捷的验毒技术也坐不住了
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
鉴毒技术在进步,犯人全部都抓住
↓↓↓↓↓↓
放心,只要不吸毒,头发保得住
↓↓↓↓↓↓
实际操作不止1根头发,记者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用了夸张手法,视频中潘老师也说到需要一定重量的毛发哦~
↓↓↓↓↓↓
这确实是“救命毛”,戒毒=救命
↓↓↓↓↓↓
谢谢您的赞,我们的鉴定人收到啦
↓↓↓↓↓↓
向每一位行走在刀尖上的缉毒警致敬!
这款明星产品了解一下:
便携式毛发毒品检测仪:
毛发毒品筛查系列产品采用三维一体震荡模式,配合胶体金检测技术,可对毛发中常见毒品,如吗啡、冰毒、氯胺酮、摇头丸、可卡因、大麻等进行现场快速检测,亦获得多项专利,并获得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
该产品目前已在京津冀、上海、浙江、贵州、湖南、内蒙古、吉林、云南、山西、陕西、四川、山东等全国多省份,服务了超过数百所公安局基层办案民警。
如您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
欢迎联系相关负责人
手机号:13466710221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微信